2017年4月13日,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少年公益学院发起的“ 寻找年味”征文活动颁奖及分享会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顺利举办。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相关部门领导,少年公益学院团队,评审专家等出席了此次分享会,此外还有18位优秀征文作者及其家属参加此次活动。此次征文活动共有来自北京市20多所中小学校的近800名学生参与,征集文章504篇,入选评审征文367篇,少年公益学院连同评审专家,根据和评审规则,从6大类征文主题中,最终评选出了18篇优秀征文。
返回>
传统文化过传统年
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五(7)班 葛思宇

被称为“中国第五大发明”的“二十四节气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二十四节气,与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,是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。我们的传统年也按照节气过,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。为了让我们的第五大发明能被全世界都熟知,我作为文化传播小使者这次过了一个难忘的年,带着我们的24节气作品到美国与当地学生文化交流;我们的作品还在联合国展览。

我在向参观者介绍我的创作思路:怎么才能让外国人了解24节气呢?我想到,用他们最熟知的西方世界名画来与24节气相结合,比如:立春是大碗岛的《星期天下午》的风格;惊蛰我用了《呐喊》这幅画的风格;夏至我用了《睡莲》这幅画的风格;大暑的节气我用的是《永恒的记忆》这幅画;立秋我用了《向日葵》来表达…… 在另一幅国画作品中,我也有用到竹子笔画梵高的“短线法”来画出惊蛰,我喜欢用中西结合的方法,就像音乐无国界一样,美术也无国家,外国人一下子就看懂了。

联合国阿拉伯语高级翻译塔马米安•凯格汗姆参加了当晚的文化交流活动。他说,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、气象、农事进行观察、探索、研究和总结的结晶,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历史的沉淀。

在“立春”节气这天,专业组简山设计师的作品作为24节气统一版本的标识,向全世界发布了。

这就是我的传统文化过传统年。

【点评】立意新颖,视角独特。用图画去描述中国传统文化,用更具想的思维去描绘写意的东西,确实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益方式,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公益。